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ycbbf的博客

祝您新年里————东出吉祥;西去顺利;南走平安;北行无虑;中有健康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2018年07月20日  

2018-07-20 14:11:14|  分类: 诗词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0基础1小时学会写诗歌
 
 
本文所说的学会写诗歌,是指读者在阅读学习本文前,所写的语句没人称为诗歌,阅读学习本文后,刻意写出的语句呈现给他人时,他人会说是诗歌,哪怕说是打油诗。注意,不少人认为“床前明月光”是打油诗,至少风格很打油。实际上,打油诗是个看似简单,但比较复杂的问题,没探究过渊源的人士可以探讨,但最好不要乱评论。如果谁对打油非打油有兴趣,可参见本文后附录的“打油非打油范例”以娱一乐。
所谓1小时学会,是指阅读学习本文,有人在1小时内就可写出诗歌,而有些人只是在1小时内学会写诗歌的具体方法,需要1小时后累计推敲实践数小时,才能写出诗歌。
一、            学写诗歌步骤
1.       学会写诗歌
学写诗歌的第一步是,学习并掌握写诗歌的基本方法,包括诗歌原理、部分简单操作技巧等,初步学会写诗歌,尽量能写出诗歌来。
此时,写诗歌通常是为写而写,和灵感、情感等可以彻底无关。这类似小学生学写字,先学会写笔画,再学会写出字,再学会写出大量字,最后写出句子。学写字开始时和写一句话表达意思与人沟通暂时无关。
注意,在众多学习途径中,许多人说学写诗歌的关键是多读、多背,这是错误的,是在老头劈叉。当前中国不止有10亿人从小学到中学读过诗歌,还背过不少诗歌,但至少有10亿人不会写诗歌,为什么?因为读背诗歌确实有作用,但只是有很弱的作用,对多数人来说,不足以让人高效学会写诗歌,不是充分条件。
2.       学写好诗歌
会写诗歌后,进一步提升是学写好诗歌。学写好诗歌仍然是从技术上学。这时需要注重技巧提升,如更多地掌握情感表达方式、各种意境营造等等。
诗歌写不好,实际是技术没掌握好,往往有人误解为是没有真情实感等。实际上,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人缺少真实情感。人们缺少的只是表达情感的诗歌手段。
若想很快写好诗歌,高效地学习,要像许多人学音乐舞蹈绘画一样,向专业老师学习,还要找不同的专业老师。如果不找专业老师学习,一般情况下,自学时间成本会非常高。
不否认有人无师自通。所有领域的开创者都是无师自通,但要付出非常高的时间成本。往往跟老师学一个小时的东西,自己可能就要摸索上一年,甚至更长。
二、            诗歌原理与创作范例
(一)诗歌原理
1.       押韵
押韵,指不同诗句中特定位置的字,有相同或相近的韵音,通常表现为韵母相同。通常押韵在诗句最后一个字,所以,最后一个押韵的字也叫韵脚。诗歌通常会押韵,一段话有韵脚,不都是,但常常是诗歌。
为说明简便,下面以李白的《静夜思》为例,阐述押韵:
《静夜思》(李白)
床前明月光,
疑是地上霜;
举头望明月,
低头思故乡。
如果把四句话结尾处最后一个字都加上拼音(英语字母表示),不难发现,其中有三个字的韵母(ang)相同:光(guang)、霜(shuang)、乡(xiang)。
床前明月光(guang),
疑是地上霜(shuang);
举头望明月(yue),
低头思故乡(xiang)。
这里《静夜思》中三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,有相同的韵母,就是押韵。
押韵是语句成为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,多数情况下,句子押韵,就可以是诗歌。
下面,看看汉朝东方朔和皇帝猜谜时说的一段话,可以清晰看到押韵与非押韵的区别:
臣以为龙又无角,
谓之为蛇又有足。
跂qí跂qí脉脉善缘壁,
是非守宫即蜥蜴。
注:跂,多生的脚趾。
我们读后会发现,后两句话像是诗歌,或者就是诗歌,前两句则不然,至少没有后两句像诗诗歌。为什么?因为前两句不押韵:
臣以为龙又无角(jiao),
谓之为蛇又有足(zu)。
跂qí跂qí脉脉善缘壁(bi),
是非守宫即蜥蜴(yi)。
前两句的“角”(jiao)、“足”(zu)和“壁”(bi)、“蜴”(yi)没有相同的韵母,韵音也不相近,不押韵;
而后两句的“壁”(bi)、“蜴”(yi)彼此有共同的韵母(i),彼此押韵。
所以,前两句不如后两句像诗歌。
如何才能前两句变为诗歌语句呢?只要把句子最后一个字改为有相同韵母的字就可以。下面,介绍三种方法:
(1)按第二句的韵找第一句的韵
臣以为龙又无角(jiao),
谓之为蛇又有足(zu)。
跂qí跂qí脉脉善缘壁(bi),
是非守宫即蜥蜴(yi)。
第二句最后一个字是“足”,韵是(u),如果第一句最后一个字韵也是(u),两句就可以押韵。
不同的声母和韵母(u)可以拼出来的字有“姑”(gu)、“突”(tu)、“忽”(hu)、“出”(chu)、“无”(wu)、“撸”(lu)等等。这些字我们找一个能接受的,可造句符合诗歌所表达意思的字,放到第一句句尾,就可以使第一句押韵。
经过反复筛选,最后本文用“无”(wu)字。“无”(wu)字造句,能造出想要的意思。于是,再调整其他文字,第一句原文可改为:
臣以为龙又角无(wu),
全篇改为:
臣以为龙又角无(wu),
谓之为蛇又有足(zu)。
跂qí跂qí脉脉善缘壁,
是非守宫即蜥蜴。
“无”(wu)、“足”(zu)两字,韵母相同,都是(u),第一二句彼此押韵。
(2)按第一句的韵找第二句的韵
臣以为龙又无角(jiao),
谓之为蛇又有足(zu)。
跂qí跂qí脉脉善缘壁(bi),
是非守宫即蜥蜴(yi)。
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“角”,韵是(ao),如果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韵也是(ao),两句就可以押韵。
各种声母和韵母(ao)可以拼出来的字有“桃”(tao)、“毫”(hao)、“朝”(chao)、“小”(xiao)、“找”(zhao)、“到”(dao)等等。在这之中找一个我们能接受的,造句后容易符合诗歌所表达意思的字,放到第二句句尾,就可以使第二句押韵。
经过反复筛选,最后本文用“小”(xiao)字。用“小”字造句,可造出想要的意思。于是,再调整其他文字造句后,第二句可改为:
谓之为蛇有足小(xiao)。
全篇改为:
臣以为龙又无角(jiao),
谓之为蛇有足小(xiao)。
跂qí跂qí脉脉善缘壁,
是非守宫即蜥蜴。
“角”(jiao)、“小”(xiao)两字韵母相同,第一二句彼此押韵。其实,这里不光都是(ao)相同,还都是(iao),(i)韵母也相同。押韵关键是要响亮的韵母相同,其他韵母可相同可不同,但若相同可增加押韵感。
(3)想办法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
臣以为龙又无角(jiao),
谓之为蛇又有足(zu)。
跂qí跂qí脉脉善缘壁(bi),
是非守宫即蜥蜴(yi)。
第二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是(u),第四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是(i)。
如果二句四句两句押韵,可以改掉第二句的韵(u),共同押第四句的韵(i);
也可以改掉第四句的韵(i),共同押第二句的韵(u)。两种方法同前述方法类似。
但是,我们稍微观察会发现,第三句和第四句已经押韵,句子最后的字共同押韵(i)。如果,只是把句子换个位置,岂不是省事,就不用去重新为韵而遣词造句了。
将第三句和第四句调换位置,不影响意思,又构成二四句押韵,整篇押韵立即均衡,所以,全篇可改为:
臣以为龙又无角(jiao),
跂qí跂qí脉脉善缘壁(bi);
谓之为蛇又有足(zu),
是非守宫即蜥蜴(yi)。
第二句和第四句壁(bi)、蜴(yi)韵母相同,彼此押韵。
押韵可以句句押韵,也可以隔句押韵,还有句内韵,还有很多类型。
通常情况下,诗歌多偶数句最后一个字押韵,也即2、4、6等句句尾押韵,奇数句则一般只有第一句句尾押韵。
上述三种方法,尤其前两种方法,是以某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为坐标,寻找另一句需要押韵句子的最后一个同韵母的字。最后的字确定后,再写出或调整出一整句话。也即先找对应韵脚的字,然后再用韵脚的字造句。
上述方法,中国古人已经用了一千多年,中国古人唯一和我们今天不同的是,古人用的工具通常是韵书,我们今天用的可以是字典,或直接是汉语拼音。所谓韵书,即把同韵的字汇集到一起的分类字库。
2.       节拍
诗歌押韵可以构成诗歌,但如果不押韵,是否也可以构成诗歌呢?
答案是肯定的,可以。
下面,举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:
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节选(苏轼)
大江东去(qv),浪淘尽(jin),千古风流人物(wu)。
故垒西边(bian),人道是(shi):三国周郎赤壁(bi)。
乱石穿空(kong),惊涛拍岸(an),卷起千堆雪(xve)。
江山如画(hua),一时多少豪杰(jie)。
注意,“是”(shi)和“壁”(bi)中的(i)读音不同,是汉语拼音的不同音同型简化写法。
上述诗歌现在读起来基本不押韵,却没人会认为不是诗歌,为什么?
因为诗句里有诗歌的节拍。诗歌除押韵外,还有特殊的内部节拍,来构成诗歌。
所谓节拍,本文指句子里再细分出的一类音节音组。音节,是用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基本单位,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。
为说明方便,仍以《静夜思》为例:
 《静夜思》(李白)
床前明月光,
疑是地上霜;
举头望明月,
低头思故乡。
 首句“床前明月光”,可清晰地读为“床前-明月光”。在“床前”和“明月光”之间,有个微停顿或拖长音。
“疑是地上霜”,可清晰地读为“疑是-地上霜”。在“疑是”和“地上霜”之间,有个微停顿或拖长音。
在这里,“床前”和“疑是”就都是一个两字音节音组,是个2字节拍单位;“明月光”和“地上霜”,则都是三字音节音组,是个3字节拍单位。
当然,3字节拍单位也可再细分,分为一个两字节拍和一个一字节拍。“明月光”可分为“明月-光”,“地上霜”可分为“地上-霜”。在“明月”和“光”之间有个小停顿或拖长音,在“地上”和“霜”之间有个小停顿或拖长音。
注意,诗歌的语音节拍和语义节拍不一致时,语音节拍常会压制语义节拍,成主导节拍。
后面两句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道理一样,不再解析。
通常情况下,5字句的诗歌,叫五言诗(一字古人叫一言),句子结构可称为23节拍,或者是221节拍;7字句的诗歌,也叫七言诗,句子结构可称为43节拍,或者223节拍,或者2221节拍。
例如,下面王之涣的七言诗:
《凉州词二首·其一》(王之涣)
黄河-远上——白云间,
一片-孤城——万仞山。
羌笛-何须——怨杨柳,
春风-不度——玉门关。
“黄河-远上——白云间”,结构是223节拍。“黄河”“远上”是两个2字节拍,“白云间”是一个3字节拍。
上述列举了五言诗,七言诗。那么,除五言诗、七言诗,其他的诗歌节拍又是什么样呢?
其他多数古典诗歌的节拍,大体跟五言、七言诗歌相同,主要是排布上有些差异。
宋词同样是1字节拍、2字节拍等节拍构成诗句。不同是,五言七言诗的1字节拍,一般只在句子结尾,而词的1字节拍则有在句子前端,有时还有连用。
如“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”。“望”字就是一个1字节拍,“长城内外”、“惟余莽莽”是两个四字节拍,或再分为“长城”“内外”“惟余”“莽莽”四个两字节拍。这里1字节拍,就在句子开始处。
而如“错”“错”“错”等,就是连用的1字节拍。
在押韵方面,宋词同五言七言诗类似,但略有不同。由于词格式多样,所以,每一类词都有一个或几个押韵模式。读者可以找几首宋词分析,很容易看出端倪。
注意,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是少数现在大家耳熟能详,又读着不押韵的宋词,在宋朝时基本是押韵的,或可能就是完全押韵。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之所以现在读着不押韵,是因为唐宋时期的语音和现代的语音部分不同造成的。不过,也正是因为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现在读着不押韵,却仍被公认为是诗歌,倒证明了节拍可以单独构成诗歌。
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的节拍非常简单,读者可以自己分析。曾有0基础的初学者分析完宋词的节拍,很快就能仿照其节拍,推敲一番后,写出了自己的宋词。当然,没有平仄(四声)规律。有人将这种词称为新词。
3.       语法、语义
(1)    省略、加字
多数情况下,写古典诗歌,诗句中能省去的字都需尽量省去。如“啊”“以”“而”等。甚至,常省略主语,如“举头望明月”,省略了主语。现代诗歌也有大量省略,但不如古诗那样省略得多。
有时,为了凑足诗句字数或节奏,可增加没有实际意义的字。如“天翻地覆慨而慷”,慨慷中间的“而”字,从语义上显然可有可无,但加上去,可以凑足七个字,保证七言诗句子字数统一。
(2)    倒装
诗歌有时为押韵,可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,调整字词次序。如“钟山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师过大江(jiang);虎踞龙盘今胜昔,天翻地覆慨而慷(kang)”,本来的“慷慨”写为了“慨慷”,以就是为保证第四句和第二句押韵。
(3)    语句呼应
诗歌为整体均衡,需句子与句子语义、语法等尽量在一定范围呼应。如“床前明月光”和“疑是地上霜”,在语义上是呼应的;“举头望明月”和“低头思故乡”,在语法结构上是相同的。
(二)创作范例
了解了上述押韵、节拍、语法、语义等,一般人略做摸索,就能自己写出诗歌。但是,还是有些人写不出诗歌。怎么办?此时不妨看看他人的操作范例。
李白的《静夜思》如果能作为范例最好,但我们没人知道李白是怎样写的,李白早已经死去,他也没留下任何自己如何写《静夜思》的文字。实际上,许多人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写的,认识自己是很难的事情,更何况认识自己的思维。李白可能也没有深入思考过诗歌学原理,更没有仔细整理过创作思路。李白的理想是从政。
为说明准确,下面,以本人的一普通诗歌为例,抛砖引玉,师范诗歌的创作过程。
1.任意写出两句
一次我坐轻轨,想起自己竟然成了诗人,竟然还开创了幽默诗歌的新纪元,可能成为了幽默诗歌泰山北斗,就想写首“泰山北斗”的诗歌,歌颂歌颂自己。更为关键的是,泰山北斗这个成语常被使用,却没有相应的诗歌,还是空白。
有了“泰山北斗”成诗歌的想法,就开始在这四个字里找诗句。
“泰山”入诗歌,无非是“接近泰山、是泰山、高过泰山”等等。当时,觉得自己远远超出小学时的预期,会写诗歌了,还常写得不错,就脱口而出“才华高泰山”。
注意,熟悉诗歌创作的人可以出口即诗句,不熟悉的人不一定能做到。那么,不熟悉的人怎么办呢?可以先写出自己的感受,然后,再按节拍改为五字句或七字等诗句。
“泰山”两字用到了,接着该用“北斗”两字。
“才”通常接“华”、“气”等字,常见有“才华”“才气”等词。于是,想出了第二句“气高到北斗”。北斗就也用到了,并且,结构和第一句呼应,是诗歌写法。
显然,“气高”有生气的歧义。思来想去,大家常讲“气场”,就改为“气场”,全句改为“气场到北斗”。
现在两句诗初步写成:
才华高泰山,
气场到北斗。
泰山北斗四字,都写在了诗句里。
2.依据第二句写出最后一句
诗歌通常2、4句押韵。由于第2句最后一个字“斗”(dou)韵母在(ou),所以第4句如果要押韵,应最后一个字韵母同样是(ou)。
含有(ou)的字脑子里过一遍,按声母拼音“b.p.m.f.d.t.n.l”对应拼读,有的字能拼出写出来,有的字能拼出却写不出来。拼的过程中,很快蹦出了“走(zou)、狗(gou)、搂(lou)、吼(hou)”等一堆字。其中 “吼”字更符合我个人风格,而且,写自己如同大吼一般有动静,似乎更有张力。最后,选了“吼”字。大吼怎么形容?有“狮子吼”之说。于是,想出自己一出声,或者干脆很小地一出声,就如同狮子吼一样,就写出了诗句“小声如狮吼”。“小”的同义词有“微”,“声”的近义词有“言”。为使诗歌文化气息重一些,后改为“微言如狮吼”。
3.凑足第三句
第一句、第二句、第四句都有了,该写第三句:
才华高泰山,
气场到北斗(dou);
……
微言如狮吼(hou)。
由于第4句是“微言如狮吼”,第3句就该是别的事情或说没有声。对此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思考方向。现在许多人都说寂寞,孤独等等,最后我就选择用了“寂寞”,写出“寂寞没有声”,“寂寞不见声”,“寂寞不闻声”等句子。
诗歌四句全部可写成:
才华高泰山,
气场到北斗(dou);
寂寞不闻声,
微言如狮吼(hou)。
4.最后换字推敲
诗歌初步写成,部分语句还觉不够顺,不够完美,就尝试换换字词,找找更好的感觉,比如更文雅一些等。
“才华高泰山”,似乎太直白了,拽拽字词,换来换去,最后改为“才高过泰山”。
“气场到北斗”,“场”和上句“高”字语法不对应,“到”字则过于平淡,反复推敲,字词换来换去,改为“气广冲北斗”。后来,又觉得“气场”更常见,不必上下句必须一致,就又改回“气场冲北斗”。
“寂寞不闻声”,感觉没有达到绝顶的境界,反复推敲换字词,调换字词顺序,最后改为“寂寞无声绝”。
“微言如狮吼”,感觉全诗收尾没有力道,反复推敲找字换字,最后改为“微言惊狮吼”。
最终,诗歌定稿如下:
才高过泰山,
气场冲北斗;
寂寞无声绝,
微言惊狮吼。
写完全诗歌,再想想题目,也没想出更好的创意,就命名为《泰山北斗》。当然,初期也曾模模糊糊考虑过此题目。实际此诗歌按初创原意,该叫《自诩》更合适。
《泰山北斗》一诗,有诗歌爱好者认为大而空,从题目看文不完全对题,从章法上看前高后低,不是越读越升华,不好;也有诗歌爱好者认为不错,文高于题,谋篇布局前高后低,跌宕起伏,尤其最后一句收尾,堪称绝妙,余音数日不绝。确实,有朋友看过此诗后过了一两个月,看我写的其他诗歌,说都不如《泰山北斗》,说最后那句“惊狮吼”尤为让人印象深刻。
《泰山北斗》我认为是一篇不错但总体一般的诗歌,因为,确实有妙道,但不能让人读后落泪,也难以让人回味无穷,或情绪激荡。之所以用此篇为范例介绍诗歌创作过程,是因为不希望读者被好诗歌“回味无穷”的诗意所吓住,结果,不敢大步向前。
注意,上述只是写诗歌的一种方法,实际写诗还有很多方法。上述是先写出1、2句,然后写出第4句,最后写出第3句。此外,还可以先写后面的句子,再写前面的句子;还可以随意写出不押韵的1、2、3、4句,然后按第4句的韵,调整第2句;或者,按2句的韵,调整第4句;或者,干脆尽兴写出很多句,然后句子删删减减,前后转换位置,重新调整等等。
写诗歌的方法很多,熟练后,技术层面的东西会内化于心,出口成诗句,然后,推敲调整,时不时凑字凑词。
调整字词语句,凑字凑词以成诗歌,是确保诗歌格式,或者营造诗意,是创作中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手法,已经存在了不止一千年。
初学者需要注意的是,中国古典类诗歌创作和现代诗歌创作不同。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经常反复更换字词、语句,去凑格式,营造诗意,很有农人耕作的味道,也即所谓的”炼字“。这也正是我们为何有唐诗宋词的原因之一。现代诗歌没硬性格式,是情绪的自由抒发,反复推敲字句凑韵、营造诗意的操作可以很少。
会写诗歌后,下一步是写好诗歌。写好诗歌常用如拟人、通感、象征等很多技法,还要注重谋篇布局,以各种方式营造意境。写好诗歌就不再是1小时的事情了,就要像许多人学练瑜伽一样,需长期学习与实践,才能有一定效果。
最后,再次提醒大家,从会写诗歌,到学写好诗歌,都是技术层面的事。技术不掌握,再有灵感,再有情感,也写不出诗歌来。这个世界上,通常没有人没情感,没有的往往是技术。谁一旦各项技术掌握娴熟,内化于心,不见其形,就可出口成诗。此时,一有灵感,就能写出很好的诗歌佳作,充满情感,很容易打动人。至于诗歌的境界,则不是技术层面的事,也不是情感方面的事,是作者思想境界的事。作者的人生境界,决定诗歌的境界。
 
附录:打油非打油范例
《咏雪》(唐-张打油)
 江上一笼统
井上黑窟窿
黄狗身上白
白狗身上肿
 《咏雪》(今-谭笑) 
江天共玉琼
井幽黛墨浓
金犬披缟素
素吠丰躯容
 
 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